有人說投資是未來。物流是有未來的傳統產業。
傳統產業的課程,如有色、鋼鐵、建材、化工、農產品等,不能武斷地被認為沒有投資機會。 只要市場需求足夠大,商業模式就應該抓住行業的弱點,予以關注。像很多大規模的傳統產業一樣,通過科學技術的能量,降本增效,顯示活力。
從資本方面的角度來看,運輸到底是新的增長點還是沒落的舊行為?面對數字化、節點升級,在眾多行業組合中,應該如何看待運輸課程的投資機會?
中國運輸企業成長潛力巨大,這幾年一直“悶聲賺大錢”。并且,從一組數據來看,2018年,運輸業總收入為10.1兆元,比上年增加14.5%,2019年運輸業總收入為10.3兆元,比上年增加9.0%。盈余,不用說賺錢。雖然互聯網企業經常燒錢,但互聯網企業還是投資的熱點,在投資者心中更有魅力。運輸企業有盈利的能力,但互聯網企業更“名聲在外”。
那么,運輸企業既然缺錢,為什么這幾年資本經常運營呢?
這是因為在網絡的沖擊下,傳統的運輸企業紛紛要求變化。成熟的市場一般只有兩到三家大公司。你會發現未來的運輸快遞領域一定面臨著大洗牌。本土運輸企業必須提高實力,加快布局,早日制定計劃,這些都需要錢。但是,以順豐為代表的運輸企業是選擇性的融資。
物流企業迅速發展,由于國內國際“雙重循環”的新發展格局,更多的資本看到運輸的成長性,著眼于運輸。運輸企業有獨特的商業模式,這是利潤和后續競爭的根本保障,是資本的力量,未來投資收益率的想象空間非常大,屬于傳統產業,因此不容忽視。
|